|
||
《東方陽熹言道錄》一五三、何謂邪教作者:東方陽熹 一位同學問我:“當今佛教界各個法門之間存在相互攻擊的現象,每個人都說自己才是正確的,對方是邪的,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學佛者并不具有明辨對錯、真偽的能力,我也非常害怕自己走上錯誤的道路,這該怎么辦呢?” 我說:“依照四依止,就不會誤入歧途。” “什么是四依止?”他問。 我說:“四依止是‘依法不依人。依義不依語。依智不依識。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。'的簡稱。四依止出自《大般涅槃經》。” “問題是我的根性不好,我也不知道什么法是正確的,哪個是如來真實義,也不知道哪個是了義經,這該怎么辦?” “宗教既是一種精神信仰,也是宇宙人生的最高學問。學佛者無論遇到什么理論,什么法門,什么大德,什么高僧,首先不能盲聽盲從,要‘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’此才是理性、客觀的學習態度。如孔子所言:‘果能此道矣,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。’”。 “我也常聽你說《金剛經》《心經》《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》《六祖壇經》等經典才是如來真實義,才是了義經,那么依照別的經典,算不算錯呢?” “不能算錯,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:‘法無四乘。人心自有等差。’” “要這么說,不是什么法都好,什么法都能夠成佛嗎?” “并不是什么法都能夠成佛。佛以方便智,說方便法,觀根應量,種種隨宜,人們要想知道佛說法的真實義,就必須依了義經。也就是說,學佛者只有通過了義經才能夠知道如來說法的真實義理,通過如來真實義,才能夠獲得真實的覺悟和解脫。” “如你所言,既然佛說種種法,是為種種心,不也就沒有邪正而言了嗎?那怎么還有邪教、正教,邪法、正法的分別呢?” “從理法界來說,因為自心是佛,萬法由心生,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;但從事法界而言,邪法就是邪法,正法就是正法,兩者不可混淆;猶如日月皆從虛空而生,卻不共戴天一樣。” “那么分別邪正的標準是什么?” “‘設教只為標心’,這要看教者是不是圍繞每個人的自心說法,最終是否歸到每個人的自心上。” “什么叫做‘圍繞每個人的自心說法’?” “儒言忠恕,佛言慈悲,道言感應,皆不離心。凡是勸人認心、修心,拿良心當人,積德行善,恪守本分,合乎綱常倫理者,都算是圍繞每個人的自心說法。反之,教人心外施功,貪著幻境,追求神通幻術者,都屬離心說法。” “那對于‘最終歸到每個人的自心上’這句話,該怎樣理解呢?” “‘自心是佛’,‘自心是涅槃’,‘隨其心凈,即佛土凈’,‘隨所住處恒安樂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,學佛者只有認識自心,回歸自心,恢復自心,才能夠跳出六道輪回,獲得真實的覺悟和解脫。凡是偏離了這一宗旨,教導人們心外馳求,心外尋求解脫者,都是邪教。” “你這么說有理論依據嗎?” “有千經萬典為證。釋迦牟尼佛在《佛藏經》中說:‘唯觀涅槃安隱寂滅,唯愛涅槃畢竟清凈,如是教者,名為邪教;謂是正教,而是邪教。舍利弗,如是教者,名惡知識。是人名為誹謗于我,助于外道,亦為他人說邪道法。’又云:‘念佛名為破善、不善一切覺觀,無覺、無觀、寂然無想,名為念佛。何以故?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,無覺無觀,名為清凈念佛。’”。 “能把這段佛經解釋一下嗎?” “可以。‘唯觀涅槃安隱寂滅,唯愛涅槃畢竟清凈。’‘以覺觀憶念諸佛’是二分別,是外道法。‘自心是佛',‘自心是涅槃',‘隨其心凈,即佛土凈',‘離此心外,無佛可成。’,‘無生死可斷,亦無涅槃可證。’才是如來真實義。也就是說,凡言心外往生,心外尋求解脫的教法,都是邪法、邪教。” “自心是佛,自心是涅槃,總該有個獲得的方法吧?” “無法可得,息心便是。” “何言息心便是?” “菩提自性本自清凈,無修無證,無相無為。人們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求和分別妄想,才能夠回歸涅槃,明見佛性,獲得自在和解脫;而不是向心外求佛接引,求佛往生。” “持誦佛號,念佛往生,不也是一種方便法和權宜法嗎?” “法分誰說。對于見性者來說,只要他是以度人為目的,那么在不超越自然法度的基礎上,他采取的任何說教方式都是正確的,即使是棒、呵、打、罵,也是救人慧命。但是不見性者無論出于什么目的,他所說的一切教法究竟無益。菩提達摩云:‘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魔家眷屬,不是佛家弟子。’因為不見性者根本就不知道自性是什么,他不是真理的真知者和實踐者,所以他無法帶領學佛者達到終極目的——回歸自心,見性成佛!” 2009年08月26日
|
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