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論識神與原神的區別作者:東方陽熹
原神,即心、道、本覺、本性、佛性,此神自無始劫以來,無生滅,無來去,無得失,無增減。因為此神是真空質,雷電不能霹,水火不能侵,所以有經稱此神為金剛不壞身。識神,乃原神所生之妄念,所化之幻相,故名為識神。識神有生滅,有來去,有冷暖,有得失,故此神無常,常處六道。 《心經》云:“舍利子。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。不垢不凈。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。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香聲味觸法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”此言之心,方是真心。此心在覺,為本覺;在神,為原神;在性,為本性。 由《心經》可知,凡有生滅、有垢凈、有增減、有來去,有見聞覺知,有色受想行識,有眼耳鼻舌身意,有色香聲味觸法,有眼界、有意識界者,皆非如來的真心。此心在覺,為幻覺;在神,為識神;在性,為氣質之性。 其實,原神、識神,本是一神;真心、妄心,源是一心。原神為識神之體,識神為原神所化。人一念分別,即原神失位,識神主事,此謂“真者埋沒,假者張狂”,故原神與識神,只隔距迷悟之間耳。可謂一念迷即識神,一念覺即原神也。 當今,有以所見各種幻相為實境者,殊不知《金剛經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學佛修道者在夢境或打坐中見聞覺知到的一切相,如菩薩相、佛相、魔相,天堂地獄等相,概屬心外之物,非如來的真心。所見的種種相如同鏡中之影,似真實假,幻有幻無。由此產生的感覺,為幻覺;所見之神,為識神。 又有以靈魂出殼為入圣境者,殊不知《理數合解》云:“‘閉目鑒形思神法,初學艱難后坦途,倏忽縱能游萬國,奈何屋破更移居。’屋破移居者,學此之人。身謝仍入輪回。如一念有差,終歸墮落。”靈魂出殼游歷萬國者,乃是識神出殼,而非原神;所入之境,乃是幻境,而非真境。 《楞嚴經》云:“性圓周遍,本不動搖。”《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》云:“動而無所動,終日去來而未曾去,終日見而未曾見,……終日行而未曾行,終日住而未曾住。”此才是原神之所在也。 一些邪教和氣功組織,盜用佛法,歪曲真理,名為傳法度生,實則流毒天下。這些人因為不識人心、道心,原神、識神,本覺、幻覺,先天、后天,昧人天性命之本源,胡言亂語,以訛傳訛,竟把原神分出個主原神和副原神來。經云:“有二即非真。”凡言原神有二者,非妖即妄。天地無二理,圣人無二心。原神何來主副之分耶? 有主原神和副原神之分者,非魔飛精入體,何出此論?邪靈附體者,不但在邪教、氣功之內有之,即使在正教之中,亦屢見不鮮。究其原因,大多是不辨真假,心外貪求,迷于幻境,以致狐、黃、白、柳,妖魔鬼怪乘隙而入,附于體內。因附體者被邪靈奪舍,原神失位,才有主、副原神之說。輕信此論,以此修煉者,又焉有不誤入魔境,傷及性命者乎。 六道輪回者,皆此識神也。學佛修道者透不過此關,識不得人心道心,永難跳出輪回。學佛修道者,不究性命之理,分不清原神、識神之所在,無明師指引,又不肯低心下氣向人請益,自以為是,狂妄自大,貪著幻境,追求功能,即使不入魔境,到頭來一生精勤,無非水中撈月,竹籃打水,人身一失,萬劫不復矣。 其實真理正法,其理至簡,其法至易。只源眾生迷昧太甚,不識不知,多以見聞覺知為有得,功能幻術為有功,以此修煉,迷真轉遠,用功雖多,終歸無益。老子曰:“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”正謂此也。 當今,即使是一些宗教界的權威人士,也往往搞不清原神、先天之所在,誤傳誤導,以訛傳訛,把佛法變成了迷信,真理變成了歪理。一些學佛者不明真理,不從自性用功,聲中求法,相里觀佛,妄想通過自己或他人念佛的法號和《度亡經》往生得度,如此怎能了死超生?釋迦牟尼佛在《金剛經》中明確指出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”又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《度亡經》所度之神,實乃識神、陰魂,而非原神。學佛修道者以識神、陰魂為原神,以假為真,認幻為實,縱然辛勤一生,終歸破滅。 “佛言末法眾生。德薄垢重。嫉妒彌深。邪見熾盛。”“見有為則勤勤愛著,說無相則兀兀如迷。”當今一些學佛修道者,是非不辨,真假不分,飲鴆毒以為美酒,入魔道以為歸西。嗚呼!本人見此,心中不忍,才在此口書筆述,疾呼猛喻,以醒世人耳。 東方陽熹
|
||
|